2022-12-13 16:00:35 | 来源:青凤凰传媒
方济众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画画家,是六十年代崛起的“长安画派”中的一名骁将。他终生献身于绘画事业,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孜孜矻矻,勤奋耕耘,勇于探索,为中国绘画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享誉中外画坛。但鲜有人知的是,方济众先生生前还手把手培养出了一位当今陕西画坛骁将——陕西国画院山水画家沈荣华。
“沈荣华同志”:30年前方济众先生亲笔信里提到的“年轻人”
沈荣华作品《晨》
2016年4月16日,崔振宽美术馆开馆。个人收藏展陈室内,一张由长安画派后期旗手、陕西省美协副主席、陕西国画院首任院长方济众先生用毛笔书写的信函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原文如下:
重安 振宽 振学 同志:
沈荣华同志最近画了一幅长卷,系写长江三峡至武汉以东一段景色,是近年来学习山水画中用心创作。他年龄轻,又非常努力,进步很快,希望你们能给予指导和培养,为此特介绍他来见见你们,请予接待为盼。余不赘陈 即秋。
济众上 八六年十一月五日
信中的“重安”即苗重安,时任陕西国画院院长。振宽、振学,分别为崔振宽、张振学,当时都是陕西国画院画家。现如今,这几位老先生都已是当今陕西乃至全国和国际画坛鼎鼎有名的大家。信中“年龄轻,又非常努力”的年青人,就是今陕西国画院长安画派研究室主任,专业画家沈荣华先生。
我们知道:方济众先生卒于一九八七年七月,距此信件落款日时隔不过半年之久。三十年光阴似水,想来这位让一代画坛巨擘在生命进入倒计时如此语重心长,托孤寄命的年轻人也已年过半百。
他的近况如何?
他走过了怎样的艺术和心路历程?
他是否还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努力跋涉?
带着一份好奇,在一个阳光正暖的午后,笔者和几位爱好书画的作家朋友们相约一起前往位于龙首原上的陕西国画院沈荣华工作室,拜访了正在埋头作画的沈荣华先生。
崭露头角:少年沈荣华邂逅大师方济众
沈荣华作品《雨 荷》
正如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所言,沈荣华先生是典型的“南人北相”。有着标准的关中大汉外型,却不是地道的陕西人,而是6岁时随父母的工作调动从浙江海宁移居西安。想来也正是在刚刚谙熟了吴侬软语的时候,开始在生冷蹭倔的“秦腔”语境下接受教育的。
沈荣华到现在也讲不好陕西话,但他说他从小就是喜欢画画,在学会铅笔字之前,先是拿铅笔画过画。画得让周边人都啧啧称奇,这让他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地爱上了绘画,收获了无数赞赏。
但在沈荣华先生13岁时得到的一个人的一次赞赏,则直接决定了他这一生的命运——这个人就是长安画派五大元老之一的画坛翘楚;陕西省国画院首任院长方济众先生。
那年沈荣华上初中一年级,参加了在陕西省美术馆举办的西安市青少年书画展览。
时任陕西省美协领导的方济众先生作为评委前去观展,走到沈荣华作品前时驻足停留,并和随行人员大加赞赏:“这个娃画得好!是个好苗子!”巧合的是当时沈荣华就在展厅跟随着人流和方济众先生一起看画。听到这样的夸奖后,他激动而又骄傲地说;“我就是沈荣华,这幅画是我画的!”“画得不错!好好画。”想来儿时的沈荣华也自然是有着江浙人基因里的聪明和机灵,他居然不失时机地现场拜师,对方老说:“我知道您是大画家,我可以跟您学画吗?”方老仔细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个机灵的男孩,和蔼地笑着,轻轻地拍拍他的头;“当然可以,你可以到建国路省美协来找我。”
一周后,13岁的沈荣华便在一个周日的清晨携了一卷用糊窗户纸画的画去美协找方济众,从此开启了他的绘画生涯,也开启了和恩师方济众的师生缘分。
“从13岁到25岁,我跟着方老学了11年画,他像父亲一样对我,没收过一分钱学费。方老那样的大家,他是把美术和美术教育当做事业和使命的。”沈荣华深情地说。
沈荣华作品《汉水之畔》
笔者问起那封信,沈荣华表示他也是后来才听别人说起的。他当时确实听从方老嘱托拜访过信里提到的几位先生,并有过交往,但方老给诸位写过信的事当时却并不知情。
方济众先生看好他是个人才,曾想方设法想把他调到美协或国画院等专业美术机构,甚至临终前在病床上都惦记着这件事情。
那样的信,他不但写给他的学生——当时国画院的中坚力量崔振宽、张振学和苗重安,还专门为他找过美协和当时的文化厅领导。
筚路蓝缕 :三年绘就《长江万里图 》趟出绘画人生路
沈荣华作品《青木川印象》
沈荣华高考落榜后招工进了西安市铁路信号厂当工人,在方济众先生的鼓励下,绘画没有丝毫懈怠。
他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绘画上,微薄的工资大多都用来购买绘画材料,跟着方济众先生到全国各地写生。
无论是江南水乡,还是塞外瀚漠,到处都留下了师徒二人的足迹。
沈荣华在他的速写本上,记录下了对祖国河山的丰富感受,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貌。在方济众先生的指点下,他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常常让先生赞叹不已。
沈荣华入选建党90周年全国美展作品
1983年,为了得到更大突破,沈荣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利用在铁路系统工作,坐火车不用买票的便利条件,前往嘉陵江、长江沿线徒步写生,历时三年,绘制出了气势如虹的30米长卷《长江万里图》。
这幅画比明代周臣的《长江万里图》足足超出10米,画卷山回水转,景象万千,让观者心旌摇动,感慨万千,让方济众先生惊喜万分。
也是那一幅画让他举贤不避亲,下定决心让沈荣华走专业绘画的道路,但直到老先生闭上双眼也未能完成心愿。
曾经沧海难为水。
方济众先生去世以后,沈荣华并无另投师门,而是开始了苦行僧式的自我修炼和探索。他牢记师傅说过的话:“中国的绘画宋代是高峰,中国的书法石门铭为极品”。他就想法设法搞来大量的书籍和碑帖,悉心临摹五代宋初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画作,汲取被称为“百代标程”的五代宋初山水画,以及“元四家”的山水画的水墨技法,师古人,师造化,兼济中西后结合自己的理解,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还在笔墨的程式化和时空表达的鲜活性之间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画山画水中融入了西洋画技,从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沈荣华作品《巴山秋色》
苦心人,天不负
2002年起,沈荣华凭借超强的绘画功底,和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风貌,连续三年获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设立的政府社会文化最高奖——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连续三届“群星奖”,并在建党九十周年全国美展力拔头筹获优秀奖。以绘画创作人才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并于2003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三年后成功取得研究生学历,正式成为一名专业画家。
2006年,沈荣华从陕西省艺术馆调入陕西国画院,完成了恩师方济众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2013年,陕西省国画院为首任院长方济众塑像。塑像就矗立在陕西国画院办公楼门口。沈荣华说,方济众先生真正的雕像其实在他心里,先生于他,不是父亲,胜似父亲。
让沈荣华无法释怀的是,他之一生受惠于方济众先生,做了自己最喜欢的事,却未能来得及回报,甚至没有交过一分钱学费。沈荣华现在也带学生,很多慕名跟他学画的人,有工人、农民、学者和商人,不论谁,只要肯学,他就用心教,也不收学费。
他说:“先生的恩情我无以为报,作为一名职业画家,我只有努力画好画,趟着先生走过的路,为中国画艺术的传承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才能不愧对方老的教诲。”
“我不敢懈怠,也不敢浮夸,你们这些大作家们可不该吹我,方老就在楼下门口看着我呢!”正经八本的沈荣华先生出其不意地和我们来了个冷幽默。
沉潜刚克的沈荣华
沈荣华作品《夜宿农家》
他会是陕西画坛的下一个重量级人物吗?
沈荣华先生不抽烟,不喝酒,不善应酬和社交,除了正常作息和家事,画画几乎就是他全部的生活。
熟悉沈荣华的人都说他是个“慢性子”,是个不事张扬的人。笔者则以为这是一个深沉不露,内蕴刚强的人。
是一种沉潜。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著名评论家李星、著名作家莫申,陕西日报副总编张若愚先生都曾为其撰文。
沈荣华作品《霜林红醉》
笔者也是从文中得知,沈荣华先生是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连续三届“群星奖”优秀奖(不设二三等奖)获得者,且连续三年荣膺全国头筹,并先后六次获得陕西省美展一等奖。
如此成就,如此师承大家,又倍受名家推崇,还在陕西国画院担任着长安画派研究室主任和评委职务的画家,却鲜见出现在我大西安繁荣到让人目不暇接的各种画展和活动的开幕现场混脸熟的画家,不能不谓之“珍稀”。
从垂髫之年到满头华发,从工厂工人到职业画家,四十多年的锲而不舍,面对了多少困苦和诱惑,经受了怎样的孤独和挣扎,才破茧成蝶,成就了画家荣华沈笔下的水墨峥嵘!对最纯粹的绘画艺术秉节持重的坚守和坚持,淬炼出了他深入到骨子里的从容和笃定。那种无需声张的华滋和厚实,早已让他站到了一种已然很高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沉潜需要坚持,更需要有一份良好的心态。
沈荣华先生的画几乎都是穷款,每一幅画都很满,密实的线条和厚厚的积墨繁杂密实,透露出一种崇高的,极尽沉稳也极尽绚烂的唯美和大气。
问及为什么不爱题款时,他说,他是职业画家,既然画的不是文人画就不需要画不足字来凑。
沈荣华作品《红色照金》
他说他的画是不需要用文字来说明,来局限思维的,一万个人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张画可以有一万种解读,画画的人画的是心里的画,看画的人观的是自己的心,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懂的人自然会懂,不需要注解和说明。
有道是:苍山无言,水自有声。画,终归也是要画给懂他的人。
“有机会了多收藏点沈荣华的画留着,只要他活到八十岁,他一定会是陕西画坛的重量级人物!藏他的画绝对比投资别的有胜算。”一位画家兼资深藏家的朋友对我们说。
再见面时,我们把这句话学给沈荣华先生时,他笑了,操着略带江浙味的陕西话说:“我只管画好画,其他老天自有安排!
(稿件来源于青凤凰传媒 作者:马慧青)
沈荣华艺术简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国画院专职画家、陕西国画院长安画派研究室主任、陕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艺术、社文)专家,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政府津贴。
编辑:远山 / 校对:可薇
审稿:凤君 / 技术:强子
特别声明:以上稿件内容(图片文字或视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2 - 2023 青凤凰传媒.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凤凰传媒 版权所有
陕西青凤凰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ICP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2023005227号 陕公网安备号 61019102000419